11月4日,第32期王應睞講座邀請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Vishva M. Dixit教授主講,作題為“Why so many ways to die?”的報告。本期王應睞講座由孫麗明研究員主持。
Vishva M. Dixit和他的團隊致力于揭示關于細胞死亡、炎癥和先天免疫系統的調控基礎。報告中, Vishva從“炎癥因子IL-1β、IL-18是如何被釋放的”這一科學問題入手,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由caspase-11驅動的非典型炎癥小體的激活(Non-canonical inflammasome pathway)。該途徑主要由LPS啟動,直接作用于小鼠中的caspase-11(或人類中的caspase-4和caspase-5)使得caspase-11蛋白發生切割并激活,進而切割并激活 IL-1β和IL-18使其成熟。同時,活化的caspase-11也切割GSDMD以誘導膜孔形成和細胞焦亡,并釋放IL-1β和IL-18。Vishva還利用N-乙基-N-亞硝基脲(ENU)誘變的小鼠進行正向遺傳篩查,研究了GSDMD的轉錄調控機制。講座受到中心師生的積極關注,現場氣氛熱烈,大家與Vishva踴躍互動并展開深入討論。講座結束后中心向Vishva M. Dixit教授贈予了王應睞講座榮譽證書。
Vishva M. Dixit是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美國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的高級研究員兼副總裁,他于201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Vishva M. Dixit教授應邀做客王應睞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