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月南京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1984年10月中山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1987年10月復旦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1987年11月至1989年6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博士后。1989年7月至1991年8月,聯邦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結晶學研究所洪堡基金會獎研金學者。1991年9月至2000年10月,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先后任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研究副教授。2000年11月起,先后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資助,2006年入選國家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目前主要學術任職包括:“國際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聯盟”(IUBMB)“學術大會和專題會議委員會”委員(2019年-今);“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2018年-今);“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監事長(2017年-今);“上海市生物物理學會”常務理事、理事長(2014年-今);“亞洲晶體學會”理事(2006年-今);“中國晶體學會”理事(2003年-今)、“生物大分子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2012年-今) 等?!禝UBMB Life》副主編(2020年-今)、《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主編(2020年-今);《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編委(2005年-今);《生命的化學》編委(2006年-今)等。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在基因轉錄、mRNA加工和運輸、蛋白質翻譯等層次上受到多種方式的調控,表達調控的異常會導致細胞的非正常生長、發育和分化,產生多種疾病包括腫瘤。我們研究組主要針對參與染色質修飾、mTOR信號轉導通路和生物代謝通路調控的重要蛋白質和蛋白質復合物,運用結構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等方法,開展蛋白質的結構、功能和分子機制的研究。這些研究工作不僅能促進人們對參與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的一些重要蛋白質的生物功能、分子機理、結構和功能關系的認識,同時也能為探索與這些蛋白質的功能失調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尋找疾病診斷的新靶標和新方法、設計和研發治療疾病的藥物等奠定分子基礎。近年來主持、參與并完成國家、科學院和地方政府的多項重大研究項目。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190多篇、近五年來發表研究論文30多篇,其中包括Science、Sci Advances、Nature、Nature Struct Mol Biol、Nature Med、Nature Cancer、Nature Commun、Mol Cell、Cell Res、Blood、PNAS、EMBO J、EMBO Rep、Cell Rep、Nucleic Acids Res、eLife、Cell Disc、J Biol Chem、Structure、Biochem J、JMCB等。
2016年至今發表的代表性研究論文(*通訊作者):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