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畢業于浙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獲得MD。2006年畢業于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得PhD。2006年至2010年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任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和Research Associate。2010年9月起至2016年8月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組長。2016年9月起任職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組長。曾獲得國際心臟研究會ISHR—“杰出研究員獎”、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英國皇家學會-牛頓高級學者基金”、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科學探索獎、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新基石研究員、中科院青年科學家國際合作伙伴獎等。多次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中國科學院大學領雁獎”、“中科院優秀導師獎”、“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等。
研究組主要利用基于同源重組酶系統的遺傳譜系示蹤技術,在哺乳動物體內進行細胞標記及追蹤來研究細胞起源及命運,揭示發育、疾病、再生過程中的細胞分化、增殖、衰老、死亡等細胞命運過程,并闡明細胞命運調控的分子機制,為相關疾病治療提供重要理論基礎和新的研究方向,解決了領域內多個重要科學問題,取得系統性原創成果。代表性研究工作發表在Cell、Nature、Science等國際學術期刊,其中發現哺乳動物新生期心臟具有重新生成冠狀動脈的能力的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創建的譜系示蹤新技術解決了近20年來國際心血管領域內關于心臟干細胞與心肌再生的爭議問題;建立了雙重組酶介導的遺傳學技術和鄰近細胞遺傳學技術,從全新的角度揭示了器官發育與修復再生的調控機制。目前,我們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和發展譜系示蹤及遺傳操作新技術,實現哺乳動物體內更為精準、高效地遺傳示蹤和操作,揭示器官發育與組織再生過程中細胞分化、增殖、衰老、死亡等過程,并闡明其遺傳與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2、建立鄰近細胞遺傳操作新技術,深入解析哺乳動物體內細胞-細胞交流過程,探索體內細胞微環境對干細胞命運調控的機理,為促進體內干細胞有效擴增和誘導分化提供理論基礎。
3、探索異種器官再造技術,致力于實現重要器官的異種再造,研究成果將來可以為人類器官再造和移植奠定重要理論基礎和技術平臺。
實驗室的長遠目標是實現器官原位再生和異體器官再造,為相關疾病治療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研究組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團結進取,學術氣氛活躍,致力于成為 “嚴謹、團結、創新”的譜系示蹤與細胞命運研究團隊。近幾年來,研究組每年都有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中科院院長獎、優秀畢業生、優秀博士論文等,培養的多位學生已赴國外頂尖學府(如哈佛大學等)從事博士后研究,或已在國內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所任獨立PI(如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西湖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中科院藥物所等)。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and before (Postdoc)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