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生,1959年畢業于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此后到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1979-1981年獲聯邦德國洪堡獎學金在慕尼黑大學物理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1984-1995),中國生物化學會理事長(1987-1990),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分子生物學家聯合會秘書長(1994-1999)與主席(2002-2004),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常務委員、學部主任。現任國家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規劃專家顧問組成員,生命科學期刊主編,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分子生物學家聯合會執行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咨詢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從事線粒體內膜與輔酶Q相聯系的脫氧酶研究曾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三等獎各1項。1996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200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
主要從事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在研究氧化磷酸化時,曾發現偶聯線粒體琥珀酸的氧化受內源NADPH的抑制;分離了線粒體內膜上的偶聯因子。在研究鈉鉀ATP酶時,證明并說明了酶的構象變化與酶催化過程的關系。純化了棕色脂肪組織線粒體天然質子載體解偶聯蛋白(UCP 1)。較系統地研究線粒體內膜與輔酶Q相聯系的脫氧酶,包括:膽堿脫氫酶、甘油-3-磷酸脫氫酶與電子傳遞黃素蛋白-泛醌氧化還原酶。發展了硬脂胺陽離子脂質體能很好地促進DNA轉染哺乳細胞。研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激活機制及與細胞骨架的結合。研究生物膜上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膜蛋白與膜脂的相互作用和生物膜的模擬-脂質體的研究。
主要內容有:
(1)線粒體的結構與功能:包括內膜上的酶,載體蛋白的分離,純化,性質與重組合,線粒體與信號轉導等。
(2)受體酪氨酸激酶:主要是EGFR激酶的激活機制與它和細胞骨架的相互作用。
(3)陽離子脂質體作為基因轉染與促進多肽與細胞相互作用的機理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