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至1988就讀于南京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1992至1997年就讀于美國邁阿密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獲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1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接受博士后訓練。2001年9月受聘于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2年2月至2007年1月,任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學會合作的青年科學家小組組長。
實驗室的長遠目標是探索真核細胞維持染色體穩定性的機制和細胞衰老的機理。真核細胞中的染色質分為常染色質和異染色質,處于常染色質區的基因表達活躍,而處于異染色質區的基因保持沉默。由于異染色質會擴展,常、異染色質之間會形成特異的“邊界”。該邊界的形成既有特異的DNA元件,也有染色質的修飾因子參與。在釀酒酵母中,位于染色體末端的端粒是研究染色質結構/功能、沉默、染色質邊界形成/調節、以及DNA復制/重組等表觀遺傳調控的很好的模型。端粒是由簡單的DNA重復序列及其結合蛋白組成。端粒對于維持染色體的穩定性,維持細胞連續分裂和防止細胞衰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數真核生物中,端粒DNA是由特異性的反轉錄酶、即端粒酶合成的,在端粒酶缺失的情況下也可以由同源的重組途徑合成。另外,端粒也是一種典型的異染色質結構,能抑制相鄰的基因表達。
??????? 鑒于端粒的異染色質的特性,以及酵母基因組具有靈活的遺傳操作性,我們用酵母端粒作為特別的切入點來研究一些基礎問題,比如端粒是如何保持染色體穩定性的;在常染色質和異染色質之間的邊界是如何建立的;DNA雙鏈損傷或端粒復制發生時所產生的表觀遺傳信息是什么;細胞衰老的分子基礎又是什么。
???????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