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08年于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獲博士學位。2009年至2014年作為博士后先后在美國貝勒醫學院和德國馬普衰老所從事衰老機理的研究并獲得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EMBO)的EMBO Long-Term Fellowship資助。2014年回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工作,擔任研究員,課題組長及博士生導師。
衰老是人人必經的生命過程,不僅關系到老年時身體機能的衰退,還與多種嚴重疾病密切相關。能否延緩衰老,甚至永葆青春,是人類一直關注、探究并未能解答的謎題。人們通過研究秀麗隱桿線蟲(C. elegans,線蟲)、小鼠等模式生物發現衰老不是一個不可控的被動發生過程,而是一個被精密分子機制調控的過程。這就使得人為的延緩衰老、防治衰老相關疾病成為可能。在不同組織中按特定時序協同發生發展是衰老的一個主要特征。這不僅是衰老與各類重要疾病都關系密切的重要原因,也提示在組織細胞間很可能存在著復雜精密的信號傳遞網絡協同調控衰老。然而,這一網絡中的信號分子是哪些?其傳遞與作用機制又是什么?衰老如何影響體內控制這些信號有序傳遞的屏障組織?這些都是亟待闡明的核心問題。
使用包括線蟲和小鼠等多個模型,我們致力于系統、深入揭示組織細胞間衰老信號的分子組成和作用機理。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由胞外囊泡傳遞的衰老信號及其傳遞機制:
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可以傳遞多種類型的生物分子,并介導細胞間通訊,調控組織細胞的功能和穩態。我們過往的研究發現EV是組織間miRNA衰老信號傳遞的重要載體。但是,目前對EV在組織間傳遞的分子機制還知之甚少。EV是如何被細胞分泌與接收的?它的分泌和吸收是否存在選擇性?EV傳遞是如何調控衰老和被衰老調控的?這些重要的科學問題依舊有待探索。
(2) 血-腦脊液屏障的衰老機制:
衰老信號在組織間的傳遞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受著各類屏障系統的區隔與調控。然而,被屏障系統嚴密保護的器官(如大腦)也會隨其它組織同步衰老,提示衰老過程中有未知的生物學過程破壞了這些屏障。在體內諸多屏障系統中,我們尤為關注產生腦脊液的主要組織——脈絡叢中的血-腦脊液屏障。認識其衰老機制對于解析中樞神經系統與其它器官間衰老信號傳遞十分關鍵,也是闡明中樞神經系統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機理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