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09年5月畢業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獲得理學博士學位。2009年6月至2017年10月,任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斯特拉斯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訪問學者;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美國耶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系訪問學者;2017年11月起任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2019年5月起,任生化與細胞所研究組長、博士生導師。榮獲2011年度中科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2012年度賽諾菲-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優秀青年人才獎、2015年度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2016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等人才項目或稱號。
RNA是遺傳信息傳遞中最為關鍵的生物大分子之一。RNA被轉錄后,需要經歷加工、修飾、成熟、降解等一系列代謝過程。這些RNA代謝過程對于正常生命活動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在已發現的170多種RNA表觀遺傳修飾中,絕大多數(>120種)發生在tRNA分子上。tRNA轉錄后表觀遺傳修飾種類最多,機制最為多樣與復雜。tRNA修飾由tRNA修飾酶介導,決定tRNA結構、穩定性、遺傳信息傳遞的速度與精確性、蛋白質穩態維持等。成熟的tRNA在細胞質或線粒體氨基酰-tRNA合成酶介導的氨基酰化與編校反應的催化下連接上正確的氨基酸,參與蛋白質合成。
人細胞具有兩套遺傳物質:核基因組和線粒體基因組。線粒體是真核細胞關鍵細胞器,其蛋白質組由兩套遺傳物質共同編碼。線粒體基因組只編碼37個基因,產生氧化呼吸鏈復合物關鍵的13種跨膜蛋白質,對于氧化呼吸鏈復合物正確組裝與行使功能至關重要。線粒體相關的核基因(包括線粒體氨基酰-tRNA合成酶、tRNA修飾酶等)以及線粒體自身基因(包括線粒體tRNA)遺傳變異主要影響中樞/外周神經、心臟、肌肉、內分泌等系統,導致線粒體功能異常,造成人類疾病,統稱為線粒體疾病(例如腦白質病、認知障礙、心臟病、肌無力、腎衰、癲癇等)。
研究組運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等技術方法,主要研究:(1) tRNA、氨基酰-tRNA合成酶與tRNA修飾酶介導的人細胞質與線粒體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制;(2)闡明臨床發生的蛋白質合成缺陷相關線粒體疾病的致病機制;(3)探索線粒體疾病靶向診斷與干預策略。